周五,RMIT的李老师请大家上唐人街“天府川菜”吃饭,上海人姚老师和夫人吃得唏嘘不已。吃完已经晚上八点半,离开时我们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,过道里近三十多人站着等座位,西人华人个个饥不可耐,看着别人桌上的酸菜鱼眼里冒火。出门一看,门口还有十多人。
唐人街及其附近可是餐馆林立,味道稍微不好就生存不下去,餐馆有各种风格,我都很喜欢,比如日本的,韩国的,希腊的,土耳其的,印度的,家家都正宗美味。生意像“天府川菜”这样火的可不多见。澳洲文化多元化,我们的口味也多元化,定期要吃不同国家的饭菜才觉得没有饿着肚子。本周四我在City 下了班,约先生去Marasaki Restaruant 吃日本铁板烧,可是路过“天府川菜”我就走不动了,我知道吃日本铁板烧灯光梦幻迷离,环境优雅安静。“天府川菜 ”里几乎没有装修,而且挤,吵,乱,地板脏而滑。但就是忍不住,拉着先生又去吃了“天府川菜”。很少有餐馆让我上瘾,难道朋友说他们放了罂粟是真的吗?但在澳洲,在食品里放罂粟是不违法的,可是需要在菜单和成分里注明,让客人自己做决定吃还是不吃。
其实唐人街还有好几家川菜馆,历史最长的是“小平菜馆”,取自“邓小平”之意。我们刚到澳洲时“小平菜馆”就在那了,但菜的品格在火候上似乎还不够,我们川人会觉得干瘪单调,即辣是辣,麻是麻,吃了就知道放了什么调料,而川人喜欢“见山不是山,见水不是水”,所以觉得这川菜境界不够。但此老板又开了好几家餐馆,专吃领导人的饭,开了一家“毛家菜”,又在博士山开了“蒋家菜”,生意都不错。我们觉得不正宗,但老板应该是针对洋人,其菜品都经过改良,我们称作被本地菜同化了。
川菜开始火起来应该归功于“重庆楼”,五年多以前,一天老习给我先生打电话说“有一家火锅馆味道不错,你夫人肯定喜欢”。 我们去了,什么楼不楼的,简单得很,一间不大的房子,桌椅都很简陋,但生意火得不行,要提前一周预定,预定了去时还要等。其味道就是正宗川菜,有融合的境界,即吃得香,但不知道放了什么调料。两个老板据说挣了很多钱,可是挣钱多就出问题了,其中一个老板说他被另一个老板告了是黑民,只能回国,把妻子孩子留在这了,妻子为了孩子的绿卡,只能又嫁人了。每次路过重庆楼,看到依然的简陋,依然的生意红火,就想起那个妻离子散的回到了重庆的老板,想起所有繁华背后的悲伤。为什么中国人的合作就不能长久呢?连兄弟都会变成仇人。澳洲最大的Newsagency管20多个区,就是两家人的合作,而且合作了好几代人了, 生意还涉及很多领域。其两个老板都是我先生的朋友,问他们合作怎么样,他们说“好哇,因为可以总是一家度假,另一家守着生意。”好多澳洲人一块做生意很多年都不会闹掰,我想是不是规则意识清晰,大家都按规则办事?
“重庆楼”一火,川菜馆就多起来了,博士山开了一家规模不小的“四川酒楼”,老板是典型的成都人,长得白白净净,说话慢条斯理。“四川酒楼”味道不错,有经过锤炼的感觉,但最初半年,看到里面空空的,很替老板担心,不知他撑不撑得下去, 但有时去味道又不行了,据说厨师回国度假了。他的菜还有一种不留情面的辣和麻。有一个澳洲好朋友老说吃辣椒很厉害,让我们带他去吃正宗川菜,我们便带他上了四川酒楼,看着辣子鸡,干辣椒比鸡还多,他说“世界上真有这样辣的菜?”孩子们很快就吃完了,在桌子底下吹彩色泡泡玩,然后这个澳洲人颤抖地说“我不行了,我的身体已经辣出了幻觉,我看到眼前有这么多的大泡泡。”这真是叶公好龙的澳洲版。
这里的中餐馆,一般菜品都多元化,比如包饺店,经营京川沪菜,主要客人是澳洲人。名字小,但不管是北京菜还是上海菜都极正宗,像专业开餐馆的,在我眼里其川菜的食材和做工是学院派。其菜品上过The Age,海鲜菜经常获年度奖,生意常年火红。老板是一个帅哥,兰州人,他雇用的也都是清一色的帅哥,从大堂经理到端盘子的都很帅。老板很有个性,曾亲口对我说“我不雇大陆留学生,他们不会干活还特爱挑挑拣拣,我雇香港,马来西亚的留学生,他们打工是传统,也能吃苦。”我曾把这话讲给我来自大陆的学生听,开玩笑说你们的就业形势真够严峻的,学生们很受刺激,会从另外的角度反观自己。几年前老板又把隔壁的店租下来,开了“辣妹子火锅店”,墙上挂着很多老板和成龙的大幅合影照片, 其实“辣妹子火锅店”开业很不顺利,有邻居不同意,所以市政厅不批,老板就去打官司,终于拿下批文。“辣妹子火锅店”能看到民主和法制社会的很多东西,比如要听取的民意太多做事不容易,每个人都有话语权,法律也能帮助人解决问题。
最为多元化的还是“金味府”, 我们家最爱去的餐馆,其实就是大杂烩,人人都能找到自己钟爱的食品,川菜凉碟和火锅我吃得很过瘾,大儿子喜欢他们的北京烤鸭喜欢得不得了,小儿子喜欢肉饼,先生喜欢他们的各种北方面食,阿姨喜欢他们的韩国凉面。不管带什么人去都有自己喜欢的菜,一个朋友特别喜欢他们的狗不理包子,还有人喜欢红烧羊蝎子。
不能不说“巴国布衣”,可惜牌子大,味道没有找到感觉。第一次和几个好朋友去,很热闹,忽视了味道,又去了两次,没有了再去的欲望。不知他们是管理不够细致还是缺乏经验。后来爸爸想去,我们鼓足了勇气又去,但是红烧鱼没有做熟,凉菜味道也不进味,便彻底放弃了这家餐馆。
墨尔本还有很多川菜馆,比如“京香园”,“沸腾鱼香”,“川外川”,“相聚火锅城”等等,有特色也很有趣,有时间时再做分解。
上一篇:回锅肉的故事
我要阅读
已有 1826 阅读